跨境电商平台·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_上海杨浦创新“三个100%”旧改模式助力创建文明城市
2025年09月17日(星期三)  乙巳年七月廿六
卫生医疗 生物医药 中医中药 大健康产业 食品安全 消费美食 体育健身 家庭婚嫁 男性健康 女人养颜 养老银发 婴幼儿童 教育培训 时尚潮流 影视明星
 
首页 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 美丽村庄 特色乡镇 一带一路 旅游中国 民俗节会 非物质遗产 考古发现 文物收藏 史海钓沉 公益慈善
 
上海杨浦创新“三个100%”旧改模式助力创建文明城市
2016-07-09
 
 

  7月5日下午,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228街坊最后一家住户搬离。由此,杨浦区在全市首创的“三个100%”旧改新模式宣告成功。

  日前, 动迁工作已基本结束,整个基地显得冷清。在成片已经搬空了的陋室简屋群里,只见一条条红底黄字的横幅仍旧高挂,“早日搬迁早成功,圆满实现三个100%”,“多年翘首盼旧改,今朝美梦终成真”……

  站在这片动迁地块上,长白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捷颇为感概:与一般的旧改征收不同,“三个100%”要求居民意愿征询同意率达到100%、居民签约率达到100%、居民搬迁交房率达到100%,被称为“整体协商搬迁”。这一创新的旧改模式,需要党员干部背水一战敢担当的勇气,也需要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去克难。

  

    直面历史遗留难题,想方设法找突破口

  长白新村街道228街坊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占地面积约47800平方米,原先有居民700多户。该地块曾在2002年、2010年经历了两次动拆迁,搬走300多户,因种种原因,最终剩下238产360户居民长期蜗居此处。房子老旧,居住条件艰苦,四五户人家合用一个厨房和卫生间,周边违法建筑比比皆是,环境脏乱差,百姓要求动迁的愿望十分强烈。

  杨浦的旧改总量在中心城区里面积最大,目前总量约130万平方米、5万户。“十三五”期间,杨浦的目标是每年力争征收5000到7000户,在资金、房源允许的情况下,继续加大旧改力度。如此大的旧改总量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有战略部署、有序推进,同时也要因地制宜,努力发挥旧区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活力和创造性。作为历史遗留“老大难”问题的228街坊旧改怎么办?有解决之道吗?

  按照常规的动迁模式,居民意愿征询同意率达到85%以上,签约率达到90%以上,该地块的动迁就可生效。可是生效后,总有一些“钉子户”拖着不签,最后只能靠司法强制执行,政府部门还要调处各类矛盾。动迁基地收不了尾,耽搁了地块的有效利用,政府大量财政资金压在里面不能循环使用。

  而“三个100%”,则是在区旧改指挥部的指导和统筹下,由街道搭台运作,通过居民整体协商的方式来实施动迁。前期不动用财政资金,整个地块的动迁也不留“尾巴”。这样的动迁新模式,可否在228地块这样中小型街坊尝试呢?

  今年初,在一线工作的同志“斗胆”向区委书记诸葛宇杰提出了“三个100%”的旧改新思路,得到了区领导的支持。在诸葛宇杰看来,“杨浦区有那么大的旧改总量,需要探索一些突破性、创新性的举措,来更好地推进旧改工作。同时,也要鼓励基层干部跳出常规的思维模式,想方设法去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服务百姓。”

  360户人家抱成团,才能分到大蛋糕

  开弓没有回头箭。

  “动迁地块有360户居民,要做到三个100%,确实很难。对街道来说风险很大,只要有一个‘钉子户’遗留,就功亏一篑。但这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既然决定了要做,大家就要拧成一股绳,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街道领导班子取得共识。3月1日起,街道抽调25位干部,组成228地块工作小组,进驻动迁基地一线办公。

  “三个100%”的消息一传出,在居民区里炸开了锅。不少居民表示怀疑:“一个钉子户都不留,能做到吗?”“夫妻之间的意见都不能百分百一致,360户人家要三个100%,怎么可能?”“政府是不是忽悠我们啊?”

  除了一次又一次开政策宣讲会之外,街道和居委干部还分片包干,一户户走访摸底。具体负责228地块动迁的街道副调研员黄才友告诉记者,工作组给每一户都制作了一张情况表,家庭成员关系、可能涉及的矛盾等一一列清。

  走访时,工作人员帮助居民树立“三个100%”的信心:

  “你们的担心我们理解,但就问一句,你们想搬伐?”

  “当然想搬的。”

  “360户人家要抱成团,才能拿到大蛋糕,拿到大蛋糕,才能分到小蛋糕。是伐?”

  “是额,是额!阿拉都要珍惜这次动迁机会。”

  “周围邻居家里如果有疙里疙瘩的事情,你们愿意一起帮忙做思想工作伐?”

  “愿意的。”

  ……

  从3月1日到4月21日,工作组花了大量时间与居民沟通,解疑释惑,摸清情况。街道干部这样形容,“等到把水烧开了,才能启动接下来的程序。”

  “把水烧开”的另一桩重要事情,就是拆违。3月上旬,仅用了一周时间,街道组织相关部门,把228地块上256间共计3850平方米违法搭建全部拆除,把强占房屋125间全部清退,为接下来的协商征收打下基础。由此,街道领导和工作人员也更有底气了:“这表明我们基层干部是能干事的,百姓是支持我们的。”

  街道搭建起一个公信平台,由街道干部、居委干部、居民代表、征收事务所工作人员、民警、律师等组成,专门协调228地块动迁中的各类矛盾。

  4月28日,第一个100%完成——居民意愿征询同意率达到100%;6月15日,第二个100%完成——居民签约率达到100%;7月5日,第三个100%完成——居民搬迁交房率达到100%。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完成了

  6月22日傍晚,228街坊一块空地上,摆上了20几桌圆台面,菜肴满满。这是第二个100%完成后,胜利在望,居民自发举办“百家宴”表示庆祝,还邀请了区里和街道领导“赴宴”。

  那日,暑气蒸腾,每个圆台面底下都摆放了大冰块来消暑。居民们欢天喜地围桌吃饭,共叙六十载邻里情。这以后,他们就将开始搬迁,告别居住了数十年的老屋。不少居民拉着动迁基地工作人员的手,哭了!

  “前两个100%是关键,要做到真不容易!”长白一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芳告诉记者。街道搭建的公信平台,为调解居民家庭纠纷和矛盾,开了46次协调会。有一户居民,姐弟俩为动迁闹僵了。弟弟一家三口住在这里,姐姐和女儿户口在这里,但不住在这儿。公信平台为他们这一家就开了6次协调会,律师有理有据,提出财产分配的“黄金分割线”,终于姐弟俩达成妥协。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

  不少居民不但自己积极签约,还帮着工作人员做工作。一户人家,父子俩关系不睦,在第二个100%签约期间,儿子忽然玩起了“失踪”。住在隔壁的居阿姨和几位居民,每天下班时分在这户人家门口“守候”,终于把儿子“逮”到了。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通了那户人家儿子的思想工作,签了约。

  而这最后一个100%——居民搬迁交房率100%,完成起来也不易。一位60多岁的居民,腿部有残疾,虽然签了约,但迟迟不搬。他希望租住的过渡房要离医院近、底楼、每月房租低于2500元,这样的房子找起来不容易。于是,居委干部安排了车辆,大热的天,陪着他一处处看房,终于找到了令他满意的房子。搬家那天,这位居民坐上搬场车,与居委干部依依惜别,捧着工作小组送上的一盒大蛋糕,落泪了。

  360户人家,做到了三个100%,实现了整体协商搬迁,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完成了。

  许多人问区里和街道的干部,为何要“自讨苦吃”,自找一个大难题来攻克?他们说:我们党员干部,就是应该设身处地地站在群众的角度,为他们着想,为他们分忧。有了群众的支持和配合,许多难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 信息来源: 风尚黄河文明网 发布者: 风尚黄河文明网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网站地图-网站公告
粤ICP备140437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