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平台·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_“万象更新”中的“一元复始”
2025年09月17日(星期三)  乙巳年七月廿六
卫生医疗 生物医药 中医中药 大健康产业 食品安全 消费美食 体育健身 家庭婚嫁 男性健康 女人养颜 养老银发 婴幼儿童 教育培训 时尚潮流 影视明星
 
首页 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 美丽村庄 特色乡镇 一带一路 旅游中国 民俗节会 非物质遗产 考古发现 文物收藏 史海钓沉 公益慈善
 
“万象更新”中的“一元复始”
2016-07-09
 

——略谈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爱国主义精神

    编者的话

  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际,2015年12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为帮助广大青年深入学习,思想者副刊特刊发三位学者的文章,以飨读者。

  ----------------------------------------------------------------

  万象更新,正当其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十三五”要开好局、起好步,我国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无论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还是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发展布局,都更加需要全国人民勠力同心、顽强奋斗,都更加需要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去努力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万象更新,要有“一元复始”,这“一元”,就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爱国主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精神核心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提倡爱国主义,但爱国主义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则是因为在中国,“爱国”与“爱家”总是一体相连、一脉相承。“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深爱着脚下的土地”,因为“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个家”。未有我之前,家国已在焉;没有我之后,家国仍常存,无论多少沧桑付流水,也要常念家国在心怀。如此,海纳百川,每个中国人短暂而有限的生命,便融入永恒与深沉的无限之中,汇集成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永葆青春的动力。“家”在“国”中卿卿我我,“国”在“家”中生生不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来得更为朴素、执著、浓烈,传承更为自然、持久、永续。

  关于中华民族说不完道不尽的家国情怀,有不少名言警句可以信手拈来予以佐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司马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靑”(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无论社会变迁沧海桑田,不管乡野小农高官巨贾,人皆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都遵循“敬天法祖重社稷”。家国在国人心中,总是一股“沛乎塞苍冥”的浩然正气。凝聚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资源和精神核心,就是那永不衰竭的家国情怀,以及在此基础上永远相传相承相因的爱国主义精神。

  精神基因

  基因(遗传因子)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习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

  如何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呢?

  据新华社报道,这次政治局集体学习,“清华大学陈来教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的讲解。”我们也不妨看看陈来教授在相关著述中的见解。

  陈来教授认为,中华价值观与西方个人本位的立场不同,它主张个人与他方构成关系时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应从自我出发、以对方为重,个人利益要服从责任的要求。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从来不主张以个人为本,而是强调以群体为本,强调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这一道理十分简明,个体一定要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其道德修为要在社群生活中增进。超出个体的最基本社群单位是家庭,扩大而为家族、社区……直至国家。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特别重视家庭价值,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家”“国”“社稷”“天下”,乃社群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而“能群”“保家”“报国”,自然就是个人对社群和社会必尽的义务。因此,中华价值观注重责任担当,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是“君子之国”,君子自任以天下为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是在一个向社群开放的、连续的同心圆结构中展现的,即个人—家庭—国家—世界—自然,从内向外不断拓展,从而包含多个向度,确认个体对不同层级的社群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

  为什么“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唯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梁漱溟语)皆因中华民族的DNA片段中,储存着“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这个爱国主义精神的坚实基础,它是“唯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的传承密码。

  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本性和精神基因有着巨大能量,关键是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唤起它、激活它,使它成为今日强大的正能量。我们要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中,去找回和强化道德约束和慎终追远的定力,去增强我们民族在现代化浪潮中强身壮体的抗体,增强人们在各种物质诱惑面前的免疫机能,促使人们做到见利思义、义利并举、先义后利,担当起自身责任。

  共同价值

  爱国主义与“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一样,也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习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要“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

  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年的竞选演说就是一个这方面的例子,他要去说服和感动美国选民,当然也下了许多功夫,讲了一些有价值的话。他说,“我们面临的挑战也许是新的,我们应对挑战的措施也许也是新的,但……对国家的忠诚和爱国主义——却是历久弥新”,“我们需要一个新的负责任的时代,一个觉醒的时代,每个国人都应意识到我们对自己、对国家和世界负有责任,我们不应该不情愿地接受这些责任,而应该快乐地承担起这些责任。”

  西方近现代主流文化的权利观念,往往把焦点集中在个人对社会的要求上,而忽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集中在个人对自己权利的保护上,而忽视个人也有尊重他人权利的义务。但是,爱国主义和责任担当这类主张,竟然不是在中国而是在美国,不是在传统而是在当下,被高声呼喊起来——它不仅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也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我们的爱国主义和责任担当,与美国的内涵不同。在我们国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我们的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有此“一元复始”,必有“万象更新”。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朱 波
分享到: 
更多
———— 信息来源: 风尚黄河文明网 发布者: 风尚黄河文明网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网站地图-网站公告
粤ICP备140437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