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平台·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_《疯狂动物城》:在童话里直视深渊
2025年09月17日(星期三)  乙巳年七月廿六
卫生医疗 生物医药 中医中药 大健康产业 食品安全 消费美食 体育健身 家庭婚嫁 男性健康 女人养颜 养老银发 婴幼儿童 教育培训 时尚潮流 影视明星
 
首页 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 美丽村庄 特色乡镇 一带一路 旅游中国 民俗节会 非物质遗产 考古发现 文物收藏 史海钓沉 公益慈善
 
《疯狂动物城》:在童话里直视深渊
2016-07-09
 

《疯狂动物城》中的狐尼克和兔朱迪。

我们耳熟能详的灰姑娘和白雪公主们,真的从一开始就如现在这般纯洁无瑕吗?

  本周,《疯狂动物城》大热。

  在这个故事中,孩子看到卖萌的动物和有趣的故事,大人的收获则更加丰厚:大城市之梦的破灭和破灭后个人价值的重建;看似融洽的多种族社会,实则各自形成小圈子;刻板印象的构建,人与人之间理解的艰难……

  这是一部成人童话。在大银幕上,它的出现是惊艳的;而在文学的世界里,它是早已讲了数百年的复杂故事。

  童话是通向成人世界的钥匙

  一说起“成人童话”,《格林童话》的种种“血腥”,总会在一系列朋友圈“爆款”文章里被提起。在这些未删节版的故事里,《白雪公主》里的坏皇后穿着红舞鞋、流着血,不停跳舞至生命终止;蓝胡子的第7个妻子最终走下吱吱呀呀的木地板,打开那扇死亡之门……它们凄丽而狗血,充斥着谋杀、私情和背德。

  当本应天真无敌的童话与这样的内容联系起来,总是刺激而撩人的。然而,当我们谈论童话时,成人属性是否就意味着少儿不宜?

  实际上,以上揭秘大多来自联合署名为“桐生操”的两个日本女作家的畅销书《令人颤栗的格林童话》。她们其他的著作还有《世界史的十五大谜》《美丽城堡的禁忌传说》等。从书名就能看出,她们的大体风格与其说是童话,其实更接近火车站卖的那些《马云成功的背后》或者《释永信大师谈炒股》。

  我们耳熟能详的灰姑娘和白雪公主们,真的从一开始就如现在这般纯洁无瑕吗?并不是。

  有研究称,杀死6任妻子的蓝胡子的原型,是英法百年战争时期的一位元帅。他功勋累累但性情乖戾,属地曾爆发过大量儿童失踪案件。至今,英语中的“蓝胡子”仍然可以作为一个专有名词,中文的完美释义是“渣男”。

  如此暴力让人费解,于是,想象登场了。真实经过抽象变成故事,而故事又可以成为更多真实的载体。问题是,这些故事给小朋友看好吗?而隐藏其后更关键的问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儿童内容需要与成人内容区分开来?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里将童年理解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特征。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围坐在篝火边,讲述代代相传的故事,儿童与成人分享着相同的文化世界。而当印刷术普及,文字阅读使成人与未受读写训练的儿童之间产生鸿沟。儿童渐渐从和成人相当的社会生产责任中脱身,被保护、受教育成了他们的权利和义务。

  于是,那些故事被分裂为两个版本:原始而残酷的、给孩子的。很多家喻户晓的童话也在这个时候成型。《蓝胡子》经过17世纪的法国诗人沙尔·贝洛改写,和《小红帽》《灰姑娘》一起,被收入《鹅妈妈童谣》。

  如今,全世界的妈妈都可以在孩子床前橘色的小灯旁读三只小猪的故事,而接下来就是那个经典的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在这些玫瑰色的童话中,最终包含着未被软化的内核:善恶道德、生存法则——那是通向成人世界的钥匙。

  童话并不等于儿童文学

  不是所有的童话都是由历史抽象而来,许多优秀写作者钟情于这种形式。《长袜子皮皮》《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女巫》这样的作品诞生了,不仅小孩爱读,大人也能从中获得想象的快乐。

  童话并不等同于儿童文学。创造了“小美人鱼”的安徒生本人并不喜欢被称为儿童文学作家。想象是一面镜子,能更清楚地照进现实。

  爱尔兰作家王尔德写过一本《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为世界带来快乐的金色王子雕像最终灰暗地死去;夜莺用生命换来玫瑰绽放,她爱的穷学生却用这朵玫瑰来追求轻浮的富家女……郑渊洁的《魔方大厦》是很多人的童年阴影,人性的复杂经由棱镜折射为诡谲的魔方城市。而《舒克和贝塔》在颇具童趣的开端后,最终引出的是两只老鼠厌倦世事的结局。

  童话与儿童文学的分野在哪里?

  “谁杀了知更鸟/是我,麻雀说,我杀了知更鸟,用我的弓和箭/谁看到他死?是我,苍蝇说,我看到他死,用我的小眼睛/谁取走他的血?是我,鱼说,我取走他的血,用我的小碟子……”

  这首收录于《鹅妈妈童谣》中的《谁杀了知更鸟》,用朗朗上口的语言叙述着并不美好的事件。它像一个谜语,面孔无辜,解码的钥匙则蕴藏在庞大的成人世界中。因此,儿童能被它逗笑,成人却为之胆寒。类似的例子,还有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无人生还》中,童谣《十个小黑人》的反复出现。

  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在《梦想家彼得》的前言中写道:“……我开始觉得这样做也许更好:忘了我们伟大的儿童文学传统,为成年人写本关于儿童的书,用的是儿童理解的语言。在有了海明威和卡尔维诺的世纪,简单的文字未必会让深层次的读者望而却步。”

  《梦想家彼得》讲述的是一个10岁小男孩在自己房间里的探险故事。他在种种历险的最后,遭遇的是“成年人”。变形是文学中一个经典的象征元素。在这则童话里,男孩倔强抵抗,读者却心头一凉。

  如此说来,很多作品都可以被看作成人童话。西方现代派文学宗师卡夫卡的短篇小说《骑桶人》,骑着桶的男人在寒夜里飞行,从烟囱里哀求着寻求一点煤。那个寒夜里无人在意的、孤独又滑稽的男人,几乎是作者压抑黯淡又才华横溢的剪影。

  人人都爱大团圆

  说回《疯狂动物城》。

  在电影的高潮部分,狐尼克和兔朱迪几乎要分道扬镳。在这关键时刻,兔朱迪因为在农场的意外发现而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仅挽回了友谊,还让坏人最终受到惩罚,全剧以所有好人快乐地开派对结束。

  这几乎是所有童话的标准结局:“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即使是这个充满种族、刻板印象、城市发展等丰富内涵的故事,仍然不能免俗。但是,这个结局被观众愉快地接受了,而且没有影响他们对电影内涵的理解。

  除了王尔德这类天才又刻薄的作者,大部分的成人童话仍然沿用了传统童话中的大团圆结局。这很有趣——想象构建的世界,反映的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作者和读者都最关注的部分;但解决问题的过程,往往是含糊的,通常表现为一个顿悟,比如兔朱迪的意外发现。

  或许,作为成人的我们,早已了解到真相是什么样子:收获不一定有回报;真爱不一定能成为眷属;物质的鸿沟无法逾越;人与人更像是孤岛与孤岛……我们本来就不知道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让它去吧,那是真实世界的责任,不是想象世界的掣肘。

  童话给我们一个机会,能玩笑般地直视深渊。而我们对一个大团圆结局的渴望,和现实的种种残酷在一起,才构成了完整的生活。(王梦影)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王钰
分享到: 
更多
———— 信息来源: 风尚黄河文明网 发布者: 风尚黄河文明网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网站地图-网站公告
粤ICP备140437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