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平台·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_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在开放中坚守在创新中传承
2025年09月17日(星期三)  乙巳年七月廿六
卫生医疗 生物医药 中医中药 大健康产业 食品安全 消费美食 体育健身 家庭婚嫁 男性健康 女人养颜 养老银发 婴幼儿童 教育培训 时尚潮流 影视明星
 
首页 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 美丽村庄 特色乡镇 一带一路 旅游中国 民俗节会 非物质遗产 考古发现 文物收藏 史海钓沉 公益慈善
 
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在开放中坚守在创新中传承
2016-07-09
 

建设中的开封西湖日新月异。童彤摄

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

  在创新发展上,开封要充分显露“开”的锋芒;在文化传承上,开封要坚定展示“封”的朴拙。

  有人说,想了解开封,就要从这座城市的名字入手。或“开”或“封”,城市的一切沧桑巨变都在其中;是“开”是“封”,城市的发展哲学可从中辨明。

  2015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此时,对“开”“封”再认识、再理解,十分必要。

  何谓“开封”?我认为,“开”是开放、是创新;“封”是坚守、是传承。在创新发展上,开封要充分显露“开”的锋芒;在文化传承上,开封要坚定展示“封”的朴拙。

  “人口逾百万,富丽天下无”,北宋时期的开封曾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际性大都市。2005年,《纽约时报》评论版罕见地以中文标题《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发表评论文章,回顾千年前全世界最繁荣城市开封衰败的历史。由此,人们甚而发出追问:“封”得太久,开封何时能“开封”?

  如今,这一问题早已有了答案。近年,开封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迅猛,从2006年到现在,开封的GDP翻了三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翻了六倍,发展成效显著。开封这座古老的城市已找准了自身的定位和出路,走上实现复兴之路。2016年5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开封:激活沉睡的文化基因》为题刊发述评文章,同时在要闻版以《“开”出活力“封”出优势》为题,报道了开封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让历史文化名城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实践。

  开封要“开”。在开放中坚守,立足创新求发展。近年,开封敞开大门、开放招商,踩足了创新油门:“一河两街三秀”“一湖两巷三园九馆”、中原明珠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化产业项目推陈出新;春秋两季双峰并峙的两大国家级节会清明文化节、菊花文化节,已成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著名节会品牌……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理念,实施“文化+”行动计划,这一创新思路更是展示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作为。从“开封文化”到“文化开封”,开封开放创新,转型升级,文化平台越搭越大,文化活力竞相迸发,文化理念、文化业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化优势已逐渐转化为发展优势。

  开封要“封”。“封”是传承、是坚守。文化是开封的特点,更是开封的财富。文化创新不是“沙上建塔”,只有把文化的创新建立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在创新中传承,坚守文化谋发展,文化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扬,创新才能真正取得效果。

  一直以来,开封始终坚守文化特色,多方施策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成了“新宋风”:为保持古城区的总体风貌,城墙内新建建筑高度不超过15米;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实施鼓楼复建、大相国寺资圣阁重建、朱仙镇古建筑群维修等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等工程;充分挖掘丰厚的“非遗”资源,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等。正因为这份坚守、正因为对文化的珍视,开封独特的宋韵气质才越发彰显,八朝古都的名号才越叫越响。

  “开”,开出魅力开封新天地;“封”,封住宋都古城文化古韵味儿。在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全省新兴副中心城市的道路上,让我们且行且思、且行且进,恢弘文化元气,走出一条富有开封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河南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梁艳红
分享到: 
相关报道
———— 信息来源: 风尚黄河文明网 发布者: 风尚黄河文明网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网站地图-网站公告
粤ICP备140437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