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平台·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_网友热评《劳动铸就中国梦》:感受劳动美的艺术范本
2025年09月17日(星期三)  乙巳年七月廿六
卫生医疗 生物医药 中医中药 大健康产业 食品安全 消费美食 体育健身 家庭婚嫁 男性健康 女人养颜 养老银发 婴幼儿童 教育培训 时尚潮流 影视明星
 
首页 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 美丽村庄 特色乡镇 一带一路 旅游中国 民俗节会 非物质遗产 考古发现 文物收藏 史海钓沉 公益慈善
 
网友热评《劳动铸就中国梦》:感受劳动美的艺术范本
2016-07-09
 

  为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动员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拍摄的六集电视政论片《劳动铸就中国梦》,从4月30日起分别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财经频道等黄金时段播出。该片一经播出,迅速引发网上热议,各地网友纷纷点赞。

 

 

  ·互联网时代宣传国家战略的好方法

 

  互联网时代,我们已经不能用简单陈旧的宣传口号,或者依靠在党报党刊等平面媒体上发表一些理论文章来达到政策宣传的效果。老百姓需要的是与他相关的有用信息,要故事有趣、简单形式、姿态平等。宣传方式的迭代更新稍有懈怠,老百姓就会选择性地“失明”,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怕烦,人人都爱演。《劳动铸就中国梦》显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内容上,从老干妈到华为,从义乌拨浪鼓到桐庐富春江镇的季丽娟,一个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和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告诉老百姓,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创造财富。开头华尔街百年老店的一夕破灭则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才能创造财富。而中国梦就是靠千千万万像片中人物一样,像你我一样普通的中国人的辛勤劳动创造财富才得以实现的,个人的努力与成功最终造就了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这样简单的看图说话、扎实的逻辑关系和有力的实例佐证是完全符合互联网传播规律的。

  形式上,平均两分钟左右一个故事的节奏延续了《舌尖上的中国》、《公司的力量》等成功纪录片的风格,能够紧紧抓住观众,避免产生疲劳和跳戏;片中解说词朴实无华又通俗易懂,画外音真诚而又充满磁性,符合许多年轻人的口味,而许多历史画面的插入,片中人物真诚表达,真情流露,情到深处甚至潇然泪下也能够打动许多同龄观众的心;柔和的色彩、普通人喜悦的表情、时而和缓时而高昂的恰当的背景音乐,又能够将辛勤劳动背后所蕴含的社会价值通过“伟大”、“光荣”这样的感觉润物无声的传递给观众。

  有意义和有意思的结合,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复杂的东西简单地说,晦涩的东西形象地说;在让老百姓明白需要怎么做之前,先让他知道要做什么人。在《劳动铸就中国梦》这部电视片里,以上元素都能够找到,而且运用得真诚、自然,接下来的口碑传播与分享也必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浙江文明网 朱旭东)

 

  ·蕴含时代“五美”

 

  《劳动铸就中国梦》蕴含“主题美”——全片以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创造未来”的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行进中国故事为基点,选取历史典型实例,截取真实人物精神面貌,鼓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大众的梦,也只自己的梦。积极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努力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华夏儿女的历史使命;“四个全面”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理论基础。理想是灯塔,践行是基础,劳动是信念。劳动,铸就中国梦;劳动,推动社会发展;劳动,每个人具有的基本素养。《劳动铸就中国梦》这个主题美,美在理想导航,美在世人共仰,美在产生不竭的动力。  

  《劳动铸就中国梦》蕴含“层次美”——该电视片从六方面诠释“劳动”的真正内涵。每集以时间为线,思绪纵横古今,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环保等各个领域。厚重的历史资料,是通往文明和谐宫殿的一个个智慧平台。丰盈的智慧,从国家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到经济改革的富民个体出现,从智慧创客到提升个体生活品质,从愉悦幸福到仁义礼智信民族精魂的捍卫,无不贯穿其中。该片从六个角度对行进中国进行递进式的组合。美妙的结构,兼之夹叙夹议,让人看了条理清晰,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身边的事件,真实动人,可歌可泣,这不仅内涵壮美,而且极接地气,百姓可以效仿,学者可以专研。  

  《劳动铸就中国梦》蕴含“故事美”——社会是个万花筒,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个体或群体都是演绎故事的主人公。这部电视片以真人真事、历史事件、人物典例为素材,不粉饰、不加工,确是一部纪实片,更能以真挚的家国情怀打动人、塑造人、熏陶人。其主体是行进中国、实现梦想的一个个社会进步烙印轨迹。事如宝藏、人耀星光,精彩纷呈,确是一部中国文明发展的现代史诗。该片故事美,美在心灵,美在人物,美在事件,美在推动民族发展。  

  《劳动铸就中国梦》蕴含“语言美”——语言是沟通的工具,也是打动心灵的桥梁。典型人物语言的截取,成为制片的高超艺术手段。习总书记的语言是该部电视片的总纲,也是全民努力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具有引领美;毛泽东的国庆大典语言,中国人民站起来当家做主的强劲音符,具有震撼美;邓小平的语言穿透时空,是从沿海致富带动内陆发展,成为改革主人的新生力量,具有转机美;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真论智慧,具有哲理美;国内外各界名流言谈劳动真谛,具有点拨美。  

  《劳动铸就中国梦》蕴含“画面美”——电视片借助于高科技的视屏变化手段,让人如入迷眼的殿堂。这部电视片在画面制作上,来源于生活,冲击视觉则高于生活。如火箭载人升天,让混沌的世界一时清亮起来,具有无比壮观美。这让人们感到劳动的威力是巨大的,劳动能改变命运,劳动能创造幸福。由此可见,《劳动铸就中国梦》这部电视片,翻阅历史资料繁杂多多,理清头绪可谓良苦用心,展现蒙太奇动画过程可谓高手凌云,这应该得力于编导的精心策划,这也是一部“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创造未来”的中华民族治理文明和谐发展的公德片。(黄山文明网 方辉利) 

 

  

  ·歌颂劳动之美的精彩艺术范本

 

  “五一”劳动节来临,“劳动”一词再次打动着人们的心扉。劳动,从人类产生到创造当今文明,都是决定性的力量——“劳动创造一切”。劳动的意义,自不待言,但在不同时代,不同时期,哪怕是当下,误读劳动,或看低劳动等思想,仍有存在。如何正视劳动及其意义,艺术这一载体应当发挥重要的宣传、感染与鼓舞作用——电视片《劳动铸就中国梦》就是这样一个歌颂与感受劳动之美的精彩艺术范本。  

  纪录片,“真实性”居于首位。该片所选萃的劳动人物与故事,都是中国劳动史上真实存在的人与事。不同行业、不同形式的劳动人物与故事,真实、感人、细腻,让观众在声与光、文与影中,仿佛重回国家劳动建设的历史大潮中——一部中国劳动史,就是中华民族建设崛起的历史缩影。真实的力量无所不在,纪录片的生命力就在于真实,人们通过该片对中国劳动史的回顾、记载、述说与表现,获得了直入心灵的撞击与感染。  

  电视纪录片,还需要一定的艺术表现力,来表达“劳动”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以增强对劳动人物、故事与精神的感染力。该片正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代表座谈中高度评价的“劳动模范和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主轴,以歌颂“劳动精神、劳动传承、劳动成就”为主线,抽丝剥茧,分门别类、角度多维、探幽述微,通过劳动者的典型故事,以具体而微的劳动场面和劳动细节,或宏大感人,或细微动情,让声、画、影、文有机构成,让观众在电视艺术的氛围中,感受到劳动之大美,激发起通过劳动实现人生梦想和中国梦的精气神。  

  《劳动铸就中国梦》更像介于纪录片与政论片之间的艺术形式,它或通过夹叙夹议,或利用讲述故事的形式,让普通老百姓的一个个感人故事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不同时期的劳动者形象与劳动精神,夹叙夹议中,音像冲击下,既大气磅礴,又细腻感人,展现出一种不同凡响的情怀与温度。这里没有生硬的道理说教,更多是娓娓道来的诉说,深入人心,直击心灵,让人于不知不觉间受到启发,产生震撼,得到鼓舞。这一表现手法,正与劳动的本质特征相契合,更好地诠释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之要义。  

  “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是《劳动铸就中国梦》精神内涵的“三部曲”。通过这部精美的电视片,让观众在真实与艺术核聚而成的力量中,深刻感受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精神共识,让人们再次受到“劳动创造中国梦”的真实、艺术和精神的洗礼。(绍兴文明网 陈怀瑜)

———— 信息来源: 风尚黄河文明网 发布者: 风尚黄河文明网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网站地图-网站公告
粤ICP备140437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