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文明创建水平取得“四个提升”
鄂尔多斯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5个年头了,回顾鄂尔多斯的创建工作,大家公认,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稳步推进,得到“四个提升”,即组织领导、支持保障能力得到提升;加大为民、惠民、利民投入,老百姓参与支持率、满意度得到提升;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创建力度得到提升;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城乡文明程度、市民和农牧民文明素质得到同步提升。
组织领导、支持保障能力得到提升。鄂尔多斯,2007年提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口号,2008年获得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荣誉,2011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至今保持了这个全国含金量最高的荣誉称号。总结经验,重要的一条就是期间市委、政府,对创城工作始终给予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人财物的投入保障。这一点也得到中央和自治区文明委、文明办认可。几年来,市委、政府,领导不管交换、更替多少次,但是党政一把手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参与创城工作的做法没有变。市创城指挥部和市文明委每年召开若干次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创城的重大问题。市人大、市政协等几大班子领导积极参与创城工作,就重要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人大代表、政协督查、调研,提供调研报告及意见建议,促成一些疑难问题的解决,取得了全市动员,齐抓共管的效应。市委、政府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最大的惠民工程、造福项目,在人财物等具体保障措施方面,全力支持,始终做到了力度不松、机构不散、人员经费不减。近几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经费不仅没有减少,而且增加了乡村学校少年宫专项经费114万元。在机构改革、精减人员的大背景下,为了做到创城工作落细、落小,落地生根,办公室下设的职能科室、工作人员一个没有减。
鄂尔多斯市迎接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复查测评动员大会现场
加大为民、惠民、利民投入,老百姓的参与支持率、满意度得到提升。鄂尔多斯市.从“创城”工作起步时就高度重视创建为民、利民、惠民,2015年用于民生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达到财政预算的80.4%。市委、政府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致力于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文明程度的提升,全面组织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村嘎查文化活动室、医务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广场、戏台、便民超市得到普及,农牧民生产生活急需的水、电、路等问题得到解决,新建、改造和提升村(嘎查)的路网、通讯、有线电视工程,不到三年时间农牧民房屋新建、翻新达到农村牧区常住人口的64%以上,大大改善了农牧民迫切需要的水、电、路、讯、房屋、社会保障服务等环境条件。村(嘎查)居民集中居住点,配备垃圾池(填埋场)、垃圾转运车辆,安排环卫工,定点清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垃圾。城市核心区实施品质城市、精品社区(小区)建设工程,从市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的环境卫生、医疗、就业、就学、物业、交通等问题入手,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改造、完善力度,借助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提升精准化管理水平;打造城市“10分钟消费便利圈”、“5分钟文化健康娱乐圈”;扩大医保、医疗覆盖面,提升医疗就医保障能力;幼儿园、中小学全面推行网上报名、招生,做到对市民及外来人员、农民工实行公开、公平、透明的待遇。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联合办学,从师资力量、教育资源方面开展对口支援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在重点解决居民环境卫生、物业服务等难点问题的基础上,争取国务院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全力实施品质城市、精品社区建设3年攻坚战,城市民生保障能力和建设管理跨入自治区和西部地区先进行列。
鄂尔多斯城市建设一景 鄂尔多斯文明网
百姓生活一景 鄂尔多斯文明网
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文明城市创建力度得到提升。市委、政府认真落实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精神,制定出台鄂尔多斯市《关于建立健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长效机制,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的意见》等制度性文件,按中央、自治区文明办要求和全国文明城市各项测评体系,年初安排部署工作,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列出问题整改清单,明确完成时间表。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文明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志愿服务、文明网宣传、网络文明传播、公益广告宣传、乡风文明大行动等重点工作,都由创城指挥部来安排部署,每个季度开展专项督查,通报创建工作进展和落实情况,组织力量进行模拟测评,年底做好全面总结。市督察组督察报告和反馈意见,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反馈对被督查地区、部门、单位的整改意见。市委、政府和各旗区主要领导下基层调研必看、必问、必点评创城工作。市委督查室、市文明办的督察报告,主要领导每次亲自审阅,作出批示。各级党委、政府的狠抓落实,各职能部门强有力的推动,使全市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得到了新的提升。
———— | 信息来源: | 中国新闻头条 | 发布者: | 风尚黄河文明网 | ———— |